“朋友,你打新了吗?”这句话在投资圈里如同“你吃了吗?”在生活圈里一样常见,唯独不常见的,是打新成功的人。打新变成了数字货币时代的新休闲娱乐方式,尽管它的“中奖率”通常被投资者自我暗示为“比买彩票中奖率高”,但事实上,买彩票也许还有个“开开心心买一买,不求中奖图个乐”的心理安慰,打新却常常让人“买了一堆,但凡能亏都不亏”。
何为“打深新股”
“打深新股”,顾名思义,就是指的投资者热衷于在深市(深圳证券交易所)新股上市初期进行申购和交易。我们得明确的是,深市新股相比于沪市新股(上海证券交易),往往具有科技股和独角兽企业较多的特点,这也意味着其波动性和风险相对较高。不是所有的新股都值这个“新”价,这就好比不是所有的“新”衣都穿得出去,深市的新股就如同刚开的鲜花,看着美,但摸起来总有点扎手,尤其是对于那些不够了解市场规律的散户们。
为何不能盲目打深新股
理由一:风险大过风险投资
打深新股像是把钱放在一只刚学会走路的小狗身上,即便它看起来活泼可爱,但跌倒摔出个骨折也不稀奇。深市新股的高风险性意味着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难以保证稳赚不赔,而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更是如同在虎穴中捞蜜——行动不当,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虎口中的蜜”。
理由二:太新颖,看不懂
“看不懂”不仅是对深市新股的评价,更是对所有“看不懂”的投资项目的通称。深市新股往往代表了新兴行业和创新技术,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这些领域可谓“黑科技”满满。如果没有深入了解,就像在购物时只想到了要买,却没考虑到买回来会不会用,结果就是买回来放家里成了“积灰展品”。
理由三:流动性压力山大
流动性,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就像买了一瓶水,喝起来清凉解渴,但因为缺了一个吸管,只能干瞪眼看着。深市新股的流动性相对较差,特别是在新股上市初期,如果市场反应不佳或遭遇冷遇,投资者的资金可能会被锁定较长时间,这不仅影响资金的灵活性,也增加了资金的机会成本。
理由四:机构大佬在偷偷笑
机构大佬们仿佛是舞台上的“台柱子”,站在那里,而散户投资者更像是在自由活动区里的“随风摇曳的芦苇”。新股发行时,机构投资者往往能获得优先配售权,而散户投资者只能通过公开市场申购。因此,在新股上市初期,机构投资者往往能够通过快速卖出获取收益,而散户投资者则需要承受更高的价格波动风险。这就好比是在赛跑,机构投资者已经占了跑道上的先机,散户们只能看着他们“路上开花”。
打新虽然是个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的活动,但想要从中获利并不容易。投资者应该理性对待新股申购,充分了解投资风险,避免盲目跟风。毕竟,投资需要的是策略和耐心,而不是所谓的“运气”。